七夕节由来及习俗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
说到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情人节,就不得不提到牛郎和织女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相传牛郎本是一个跟着兄嫂一起生活的善良年轻人,不过后来却被苛薄的大嫂赶出家门,只留给他一头老牛与他相伴,不过这头看似不起眼的老牛其实正是天上的金牛星所幻化而成,只因为在天界犯了过错,所以才会被贬入凡间受责罚,后来因为同情牛郎的遭遇,所以决定要帮助他,于是老牛某天便开口指示牛郎,每天到了黄昏时刻,都会有七位仙女来到东边山下的一座湖洗澡,而牛郎只要能够偷走其中一人的彩衣,那么那位仙女便会嫁给他。
后来牛郎依照老牛的指示来到湖边,果真在黄昏时刻等到这七位仙女,并且顺利偷走了其中一人的彩衣,而这位被偷走彩衣的仙女,正是天帝最小的女儿“织女”,失去彩衣的她,再也无法飞回天界,于是只好留在凡间,甚至还与牛郎成亲,两人婚后并育有一女一儿,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不过却十分幸福快乐。
后来天帝得知此事,怒不可遏,便趁着牛郎外出,派人将织女给带回天界,而当回到家中的牛郎得知此事,便立即披上了老牛死后所留给他带有神力的牛皮,并带上一双年幼子女追了上去,但最后却被银河中所掀起的汹涌波涛所阻拦,而无法再向前,只能隔着这道银河遥望对方,一家人从此被迫分离,相当令人鼻酸,后来天帝因为受到牛郎和织女之间的深刻爱情所感动,因此答应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一天,可以透过喜鹊所搭建成的鹊桥相会一次,这就是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虽然有点感伤,不过有别于其他情人节,让七夕这一天更值得恋人们珍惜。
七夕情人节的相关习俗:
乞巧:
传闻中的织女,十分擅长各式针织技巧,因此每到七夕当天夜里,女孩们便会透过各种习俗传统仪式,来向织女“乞巧”,乞求自己也能拥有一双巧手,以在日后能够觅得好姻缘。而常见的乞巧传统则有以下几种:一、穿针乞巧:这项习俗相传源自于汉代,需透过一种乞巧用的专用针,有别于一般针头,这种专用针的针头最多有七孔、甚至九孔,在七夕晚上,女孩们便会比谁能够最快将线穿过所有针头,穿得越快,就越能得巧,二、喜蛛应巧:这是一个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习俗,七夕当晚,女孩们会将捕捉来的一种红色小蜘蛛(称为喜蛛)放进小盒里,隔天打开盒子观看喜蛛的结网状态,只要结网的结构越完整、形状越漂亮,就代表越能够得巧,三、投针验巧:最后这项习俗则源自于明清,每到七夕当天中午时分,女孩们便会取来一盆水,待水面静止后,投放一根细针使其浮于水面,然后借由日光照射,以观察这根针在盆底所呈现的倒影形状,如果形状越漂亮,则越能得巧(如果形状像花或像云,则能够得巧,如果像是细针或像是粗粗的锥形,则无法得巧)。
拜魁星:
相传七月七日,也是魁星诞辰之日,而魁星掌管文事,因此,希望祈求功名、仕途顺遂的读书人也会在七夕当天特别祭拜魁星,甚至因为魁星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读书人还会特别选在这天将书本摆在外面晒,也就是晒书节的典故由来,当然除了这个理由之外,晒书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避免尘封过久的书籍容易发霉、或是因为虫蛀而损坏。
拜床母:
七夕当天,相传也是床母的生日,而床母又是孩童的守护神,因此只要家中有年幼子女的家庭,通常也会在七夕当天傍晚,于孩童的床边祭拜床母,以祈求孩童能够平安健康、顺利长大、乖巧好带。而供品的部分主要需准备油饭和鸡酒(或麻油鸡),然后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此外,祭拜的时间则不宜太长,以免床母会太宠小孩而导致小孩容易赖床。
拜七娘妈:
最后,在七夕当天下午接近傍晚时分还要拜七娘妈,相传七娘妈也是儿童的守护神之一,而这项礼俗必须一直持续到小孩满十六岁成年为止,祭拜的目的,除了祈求保佑小孩能够平安健康之外,也会同时祈求小孩能够长的标致俐落,以便未来能够顺利找到好姻缘。至于供品的部分,一般同样多以油饭和鸡酒为主,另外,为表敬意,通常还需要准备胭脂水粉、圆仔花和鸡冠花束、镜子,好让七娘妈能够梳妆打扮,拜完之后,一般都会将胭脂水粉和花束丢在屋顶或是屋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