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乃是中华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相传除了是全年阳气最旺盛的一天之外,再加上从这天开始,气候也将慢慢转趋炎热,相传也是蚊虫和蛇、蝎、蜈蚣等毒物开始出没的时候,因此,和驱邪除煞、趋避毒物相关的文化习俗自古以来便流传至今,再加上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的故事和白蛇传的传说,更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的神话色彩与历史典故,因此,为了让各位能够对于端午节有更多认识,以下便特别为各位整理归纳了端午节常见的习俗活动,话不多说,赶紧接着看下去吧:
祭祀:
每年端午节当天大约十点左右,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着准备丰盛菜肴来祭拜祖先和家中神明,到了下午约莫三点过后,则得开始准备祭拜地基主。
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当天,家家户户都会于门外挂上艾草和菖蒲,这是由于艾草的茎和叶含有天然挥发性精油,本来就具有驱虫的效果,再加上长长的菖蒲叶片就像宝剑一样,象征能够“斩千邪”,因此挂上艾草和菖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驱虫除煞,此外,还有一则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经常到处兴乱作怪,于是天上的神明便取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击败了妖怪,于是妖怪便承诺神仙,以后只要是神仙的子民们,他绝对不会去侵扰,因此,为了避免遭受妖怪袭击,家家户户便开始挂上了艾草和菖蒲。
喝雄黄酒:
在白蛇传的故事当中曾经提到,当化做人形的白素贞喝了雄黄酒之后,居然立刻现出白蛇原形,因此,人们便深信雄黄酒具有驱邪除煞、驱五毒的功效,有时也会看到大人会在小孩头上以雄黄写上“王”字,借由雄黄本身的功效及老虎的威猛,来替小孩子镇邪驱毒。
吃粽子:
说到棕子的由来,和屈原投江的故事息息相关,话说在屈原投江之后,人们由于感佩屈原的精神,又不忍屈原的尸体任由河中鱼虾啃食,因此便将米食装进竹筒中,并投入江中来喂饱鱼虾,后来便逐渐演变成了包粽子的习俗。
划龙舟:
划龙舟的由来,也和屈原投江的故事有关,相传当时人民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于是便造了许多小船以方便在江上搜寻、打捞,后来则逐渐演变成了划龙舟的习俗,甚至还成了最应景的一项全民体育竞赛活动。
戴香包:
传统的香包,大多是老虎造型,里头则塞了一些香料和中药材,相传佩戴在身上除了可以除煞避邪之外,还可以驱赶蚊虫,后来几经变化,现在的香包多了更多讨喜的卡通人物造型,因此也让这传统的香包,成了端午节当天孩子们最喜欢的小礼物。
立蛋:
相传在端午节当天,适逢太阳引力和地心引力互相拉扯,因此是全年之中最有机会将鸡蛋立起来的时候,尤其在正午时分,机率更高,而人们更深信只要能在端午节当天成功将蛋立起来,将能够替自己带来好运气。
打午时水:
由于端午节当天乃是全年阳气最盛之日,因此若是能够在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中午十二点整)取得天然山泉水、井水或雨水,则这种吸取了“纯阳之气”的水,就称做午时水,相传午时水不但可以经久存放而不坏,又具有祛病驱邪的功效。
除此之外,午时水还有两种常见的招财作法,一是先在聚宝盆内放入九枚乾隆的五帝钱和一枚龙银,龙银摆中间,乾隆的五帝钱则围绕在外侧,象征台语谐音的“钱拢来”,然后于正午十二点将整个聚宝盆内注满五时水,之后再将聚宝盆连同五帝钱和午时水放在家中财位上即可。
另一个作法,则是将午时水连同总共168元的铜板一起煮,象征财源滚滚,然后再将铜板放在家中财位上,据说也有招财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