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清静自然为修行之本

道教修行——清静自然为修行之本

“ 清净 ”是道教教义的一个内容,认为清净是道的根本。往往只有清净,才有道来居。

学道的人只有清静,才能修道和得道。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 静胜燥,寒胜热 清净为天下正。”

第十六章又说;“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

这两段经文的意思都是说静就是道的根本。

道教主张清静,正是为了:“ 真思志道,学知清净 ”,“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 ”(《老子想尔注》),因此,《老子想尔注》又称“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正 ”,意思是人只有“无欲”而“清净”,才能符合道的规律。如果人的声色欲望滋生,“ 浊动 ”不已,则人和社会都会受三毒侵蚀。三毒,指的是阴神之毒,能害人之性;阴精之毒,能害人之命 ;阴气之毒,能伐人脏腑。

唐宋以后,“清净”逐渐与人的内丹修炼相联系,《真仙直至语录》称;“清净者,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尔腹实。故澄心如澄水,万物自鉴。养气如护婴儿,莫令有损。气透则神灵,神灵则气变,此清净所到也。 ”

在修炼中,追求一种“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 的“不起纤毫尘念”的境界。

道教徒要做到清静,首先应该做到“寡欲”和“无为”。对待世俗的声色欲望和名利企求要有个正确的态度。

如果没有非分的谋划和过分的欲求,那么久不会有白天的焦虑、晚上的苦恼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

《菜根谭》有句称。“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 ” 如果能“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 ”,那么就能视“寂寞”为“ 道德 ”,坦然处世 。

本文原创:游鳳道人  無爲道教  ,仅供分享学习。